並直接向其闡明論文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對于撰寫引言部分,我最重要的建議是,盡量做到言簡意賅。如果可能的話,盡量用兩到三段文字完成引言部分(最好採用三段的形式)。此外,引言部分盡量不要寫成文獻綜述。你沒有必要在此引用你在本研究範圍內所搜集到的所有論文。你必須清楚,在論文的引言部分,你可以引用兩到三篇或者四篇高質量的最新綜述文章。冗長的引文列表會讓讀者感到索然無味。在引言中交代研究背景,並根據你的論文所研究的問題提鍊出研究現狀,不要事無巨細地羅列與主題有關的各種已知內容。你可以用一句簡潔明了並能引導讀者直奔主題的句子作為引言的開篇,從而以這種方式將引言安排到論文之中,例如:“在x領域,y反應問題是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將你所提出問題的最重要細節納入引言部分,向讀者提供這方面所存在爭議的概述,以及迄今為止用于解決該問題所用到的最佳證據。最後提出一個含義明確的研究性問題,接著交代你將如何在論文中回答這個問題,從而結束引言部分。以下是寫作引言的方法,設法為你的下一篇學術論文撰寫只包含三段文字的引言:提出研究問題提鍊研究現狀結束段:本研究將…瀏覽一些你感興趣的最新論文,這些論文的撰寫水平必須符合你的預期,其內容在你的研究範圍之內。看看它們的結構是否符合上述模式(我敢說它們一定符合!)。大多數能夠產生預期效果的高質量論文的引言往往以一個非常簡短的一段文字作為結尾,例如:“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本研究旨在…)”或者“We show that ….(本文表明…)”。只有如此,你的引言才能完美收尾,使讀者產生繼續閱讀的衝動,吸引他們閱讀“材料和方法”部分,對你的文章保持興趣。記住:用一個簡短明了的句子開啟引言部分,這句話必須能夠交代背景並引出一段用于“提出研究問題”的內容。接下來,在引言第二段話中為讀者提供“研究現狀”。該問題得到解決前都完成了哪些工作,同時向讀者闡述你的這篇論文的先進之處(新的數據,新的思路,新的觀點)。看看你怎樣才能利用好這種基本的三段式引言結構吧。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我發現這種結構是非常有用的模板。請遵守有效寫作的各類原則,在學術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盡量使用主動語態,避免使用被動語態:像“we did something”這樣的句子比“something was done” 這樣的表達更具可讀性,
時隔8個月返校宿舍長出辣椒
也更為親切。我們將在後續文章中繼續討論寫作風格的問題。論文語言潤色 | 學術翻譯 | 其他發表支持服務 | 英國編輯團隊介紹Ian Stoneham 是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IET)出版人,IET 是國際專業學習學會,面向工程與技術團體。Ian 負責處理 IET 旗下研究與快速溝通期刊與學術書籍,其中包含 27 個混合型研究期刊、一個完全開放獲取期刊、專業程序參考專著以及會議論文集。他也負責管理工程摘要索引數據庫 Inspec 的內容獲取策略。Ian 在出版界已有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擔任過各種不同的職務,深切了解學術出版的商業運作和管理,最近的經歷是擔任 Faculty of 1000 還有 CMG/Springer Healthcare 的出版人。他也是 Martin Dunitz 和Taylor & Francis 的銷售。在前一輯的訪談中,Ian 告訴我們 IET 的歷史、願景、目標、資源還有服務,在這幾的訪談中,我們會跟 Ian 討論關于出版的議題,
Th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是完全金色開放獲取的 mega 期刊,專門發表完整的工程領域研究,符合跨領域研究和新興領域的發表需求。我們的開放獲取方式是根據研究人員和研究消費者的需求而定,這也表示我們用最適合作者的方式來協助他們。我們支持強迫性和自願性將作者的工作儲存在單位跟學科資料庫。我們的綠色開放獲取政策很大方的,
中華小鋼珠電子遊藝場
大部分的 IET 期刊都允許作者立刻將最終辦的論文存檔在單位資料庫中,目前唯一的例外是 Healthcare Technology Letters,這個期刊對非金色 OA 的文章實施 12 個月的禁止期間,這主要是為了被收錄在 PubMed Central 中。延續上一個問題,就你來看,開放獲取在現今的出版界中扮演什麼角色?它是怎麼演進的?開放獲取到現在已經很完整了,大部分的研究人員也都知道開放獲取是什麼,對研究人員有什麼好處。但要讓有這麼多學科的工程領域一起參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研究人員想要做實驗,然後發表自己的工作。商業模式比較不是一種結果,也不是出版商和資助單位的主要責任,但是,研究工作的散布對研究人員來說很重要,而開放獲取可以幫助這一塊。這個模式還不完美,我們也在其他的出版商之間尋找不同的模式,未來絕對會有更好更新的版本出現。IET 有好幾個期刊,你們怎麼評估期刊的成效?只看影響因子嗎?如果不是,那什麼是衡量期刊質量的最好的方法?我們衡量期刊成效的方式有兩個,一個是研究內容質量,還有期刊編輯部的影響力。影響因子是好用的工具,當然對我們的期刊來說也是一個好的評估指標,但不是評價期刊成就的直接指標。我們的目標是提升期刊的用途,而不是只有引用,所以我們生存高質量內容,支持技術創新,這又回到了 IET 的願景:激勵、通知、影響。只有高質量研究能讓我們的期刊對全球工程和科研領域更有用。此外,我們會使用谷歌學術(Google Scholar)引用數跟其他替代指標,比如即年指數(Immediacy Index),這個指數主要是看論文在發表的那一年多快收到引用。其他評價文章影響力還有科研重要性的比較精確的指標是特征因子(Eigenfactor),還有基于 Scopus 引用的 SCImago 期刊排名(SJR)。期刊和出版商越來越關注國際化,還有觸及更廣大的作者群,IET 的期刊有吸引到全球各地的研究嗎?有的,我們確實有吸引到全世界的研究,而且已經很多年了。只要研究符合我們的期刊發表水平,我們歡迎全球所有國家的研究。不過,現在中國和印度的作者投稿量在增加,他們的研究基數可能跟傳統強國(比如美國)差不多。不只是來自不同國家的投稿,我們也從全球的使用率來看期刊的國際化和散布程度。有鑑于出版的動態本質還有發表競爭激烈,你認為非以英語為母語(ESL)的作者遇到的困難有哪些?IET 又怎麼幫助 ESL 作者?對于非以英語為母語的作者來說,語言確實有時候會成為同行評審的障礙。IET 理解這點,但作者自己要能夠寫出清楚的內容很重要,我們也鼓勵審稿人盡可能提供完整適當的反饋意見,我們希望這樣能幫助 ESL 作者用最好的方法呈現研究內容,增進研究在學術界傳播的機會。出版界充滿了許多替代趨勢,在在挑戰了傳統期刊出版流程,比如說發表後的同行評審、公開同行評社、協同發表平台、mega 期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