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神來也十六張-凱特王妃
中國政法大學兩同門博士生學位論文涉嫌高度雷同中國政法大學兩同門博士生學位論文涉嫌高度雷同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兩年接連報道了多起高校學術不端事件。這樣的疑似案例仍在發生。 近日,澎湃新聞接獲舉報,中國政法大學兩名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高度相似,而完成時間僅相隔一年。此外,兩篇論文的作者還是同一導師指導、同一專業畢業的同門,前後僅相差一屆。 澎湃新聞從中國知網下載了這兩篇博士學文論文,分別是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專業2005屆博士畢業生張露藜的《國家豁免專論》(以下簡稱張露藜論文)和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專業2006屆博士畢業生王海虹的《國家豁免問題研究》(以下簡稱王海虹論文)。 張露藜論文封面 王海虹論文封面 張露藜論文的完成時間是2005年3月,王海虹論文的完成時間是2006年3月,時間上王海虹論文比張露藜論文晚一年。 澎湃新聞記者對比兩篇論文的目錄發現,王海虹論文共分為五章,其中第一章第二節、第三節,第三章、第四章全部小節的標題,均能在張露藜論文目錄中找到內容完全一致的小節標題。 此外,張露藜論文的關鍵詞為國家豁免 限制豁免論 國家豁免的主體 國家豁免的例外 執行豁免,王海虹論文的關鍵詞是張露藜論文關鍵詞的前四個,只不包含執行豁免。 更值得注意的是,兩篇論文的正文、參考書目都存在大面積雷同。 12月20日上午,澎湃新聞就上述兩篇博士學位論文高度雷同一事致電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該學院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的一名老師向澎湃新聞表示,學院此前並未掌握相關情況,將做進一步了解核實。 另外,我們是二級學院,而且那個時間(兩篇論文完成時間),我們學院應該還沒設立,關于這個事情具體還是向學校的研究生院反映。這名女老師說。 國際法學院學院簡介顯示,中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3月12日成立的國際經濟法系。2002年,為了適應我國法學教育和我國經濟建設的需要,中國政法大學決定在原來國際經濟法系的基礎上設立國際法學院。 隨後,澎湃新聞多次撥打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綜合科等辦公室的電話,暫無人接聽。 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