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公式-公司回應董事長被舉報性侵兒媳
生態農業叢書編委會第二次會議在京成功召開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業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生態農業是實現農業的綠色轉型發展,保證糧食安全與有效供給、食品安全與需求滿足、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也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2019年1月5日,由科學出版社主辦的生態農業叢書編委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科學出版社總編輯李鋒出席會議。生態農業叢書編委會主任李文華院士、劉旭院士主持會議,叢書顧問沈國舫院士、龐國芳院士應邀出席,各分冊代表陳宗懋院士、李玉院士、溫鐵軍教授、週宏春研究員、胡鋒教授、張全國教授、蔣高明研究員、王守偉研究員、王百田教授、侯向陽研究員、李隆教授、郭蘭萍研究員、劉玉升教授、張繼祥教授、孫德林主編、李長田教授、林智研究員、孫康研究員、萬裡強研究員、臧明武教授等34位專家參加會議。李文華院士做主題報告,介紹了生態農業的歷史背景、現狀,並對當前社會條件下的生態農業給出定義與邊界。劉旭院士、沈國舫院士、龐國芳院士、陳宗懋院士、李玉院士、週宏春研究員、胡鋒教授、張全國教授、蔣高明研究員、李隆教授等參會代表發言,並結合各分冊情況對生態農業的定義、框架等進行了討論和交流。本套叢書暫設15個分冊,其中10個分冊的參會代表分別介紹書稿內容安排及進度。李鋒總編輯對叢書的撰寫提出總體要求。農林專著編輯部主任吳卓晶就目前叢書概況、進度、交稿要求等做進一步說明。本次編委會的順利召開,確定了生態農業叢書的基調,釐清了生態農業的概念和邊界等問題,為叢書的順利編寫奠定了基礎並指明了方向。相信本套叢書的出版將推進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為我國農業轉型提供更多的理論參考、技術支持和案例借鑑。【聲明:本文內容如果有任何不妥,請聯系科學出版社農林專著編輯部。郵箱:kxnl_sciencep@126.com;電話:010-62138978-2046。】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gzV0S99dkdJw2Qij7iiqZQ 歡迎關注 科學出版社農林專著編輯部 微信公眾號:生態農林農林專著編輯部主任:吳卓晶 (農學博士/科技傳播學博士後)電話:18600116527微信:18600116527Email:wzjeditor@126.com【NIIS2019】探索熱點話題,凝聚發展共識,2019中國智能產業峰會完美收官 海濱名城高朋滿座,創新高地勝友如雲。1月10日-11日,以“工業智聯網:AI賦能·智聯世界”為主題的2019國家智能產業峰會在山東青島成功召開。本屆峰會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以及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機構承辦。來自國內外從事深度研究的科技專家、洞察行業發展趨勢的產業大咖、助力科技創新的政府機構代表等500餘位嘉賓,共同論道智能產業發展趨勢,共話智能產業未來。 大咖雲集青島,把脈產業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工業與實體經濟的賦能將成為時代的發展趨勢,是振興當代經濟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榮耀的背後也有著行業共知的艱辛:芯片等核心技術領域長期受制于人、AI創業公司遭遇資本寒冬、行業頂尖人才面臨巨大缺口……如何在新一輪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中搶佔先機?人工智能產業的未來會去向何處?是產學研領域共同面臨的一個通用問題。為探尋解決之道,本次峰會邀請到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院士、東北大學柴天佑院士、中南大學桂衛華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張軍院士、海軍航空大學何友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寧濱院士、清華大學戴瓊海院士,以及歐洲科學院陳俊龍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連勇院士等享譽國內外的學術領軍人物,還有來自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學府以及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分享最新學術見解,把握技術脈搏;來自阿裡雲、吉利集團、科大訊飛、國家電網、慈星股份等在產業領域積累數十載的行業大咖,對行業的見解擲地有聲、對未來的趨勢深度洞察。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牟克雄、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兼秘書長莫瑋、青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德平分別致辭。 鄭南寧院士在致辭中指出,人類社會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初期,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典型標志就是人工智能。產業是工業發展的載體,我們今天看到的許許多多的新的技術與應用,實際上是人工智能的小小開始。人類使機器變得聰明,我們正面臨著一個不可預測的未來,但它一定會為我們人類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回顧人類已經經歷的三次工業革命,它們的特點是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目標,